一、
LLDP是链路层发现协议,网络设备可以在本地网络中通过发送LLDP数据包来告诉相邻设备自身的情况,相邻设备接收到LLDP数据包后,进行解析。
(1)若解析正确,则可以对设备的信息进行正确的获取;查看相邻数据可以通过display lldp neighbor命令进行查看。
(2)若解析失败,则该设备LLDP中则会记录数据的解析状况,解析数据状况可以通过命令display lldp statistics进行查看。
二、
发现相邻设备失败后,一般都是由于设备的LLDP设置操作不当导致的,一般可以检查下面几种:
(1)LLDP 是enable状态。
(2)查看LLDP的接口设置,接口的代理选择最近桥代理。
(3)LLDP的协议设置:
a)华三的工作模式有两种,客户桥和服务桥,工作模式推荐客户桥,服务桥也可以。
b)端口接收工作模式:选择TxRx(发送/接收)
c)报文格式:Ethernet II
(4) LLDP协议设置:
a)报文发送时间一般选择:30s。该数据不要太大,有的设备会对频繁发送的数据进行丢弃。
b) 快速发送报文时间间隔:2s。
c) TTL乘数:4。 TTL*报文发送时间为LLDP报文在相邻设备中存在的周期,该乘数会跟一个数进行比较来选择最终生命周期,但一般比较后都是乘数为数据的生命周期。
d) 限制快速发送报文速率令牌大小:5。该数据不要太大,有的设备会对频繁发送的数据进行丢弃。
(5)LLDP的TLV设置:
该设置中基本的TLV是LLDP数据单元中必须有的,其他附件的TLV信息可以不要,添加的话必须确保该数据是共有的协议,否则会导致解析失败。
附加的设置有:802.1定义的TLV、802.3组织的TLV等数据。
一般802.1中的Port VLAN ID、Port And Protocol VLAN ID TLV、VLAN Name是需要的。
三、
抓包分析:
1、将两个交换机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上,将路由器的网线接到电脑上,打开wireshark,选择以太网,在过滤器中输入LLDP,抓取lldp的数据包。数据包的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中是抓取的lldp数据,可参照上面配置进行数据查看,进行问题确认。
四、失败案例分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