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迟加载
现在思考一个问题,对于ObjectPool这个类,假如项目启动以后,暂时不会用到这个池对象,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创建(默认是会创建的)我们知道没必要,因为占用内存。那如何在启动时不创建此类对象呢?借助Spring框架提供的延迟加载特性进行实现。例如,我们可以在需要延迟加载的类上使用@Lazy注解进行描述,代码如下:
package com.cy.pj.common.pool;
@Lazy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ObjectPool{//假设此对象为一个对象池
public ObjectPool(){//假设运行项目启动类,此构造方法执行了,说明此类对象构建了。
Systemd.out.println("ObjectPool()")
}
}
此时,我们再去运行运行启动类,检测ObjectPool对象是否创建了,假如没有创建,说明延迟加载生效了。此时,我们总结一下,什么对象适合使用延迟加载特性呢?大对象,稀少用(项目启动以后,暂时用不到)的对象。
注意:延迟加载并不是延迟对类进行加载,而是在启动时,暂时不创建类的实例。假如想看一下内存中的类是否被加载了,可以通过JVM参数进行检测,参数为-XX:+TraceClassLoading。
对象作用域分析
在实际的项目中内存中的对象有一些可能要反复应用很多次,有一些可能用完以后再也不用了或者说应用次数很少了。对于经常要重复使用的对象我可考虑存储到池中(例如交给spring框架进行管理),应用次数很少的对象那就没必要放到池中了,用完以后让它自己销毁就可以了。在Spring项目工程中为了对这样的对象进行设计和管理,提供了作用域特性的支持,具体应用:
package com.cy.pj.common.pool;
@Scope("singleton")
@Lazy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ObjectPool{//假设此对象为一个对象池
public ObjectPool(){//假设运行项目启动类,此构造方法执行了,说明此类对象构建了。
Systemd.out.println("ObjectPool()")
}
}
其中,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使用了@Scope注解对类进行描述,用于指定类的实例作用域。不写@Scope默认就是单例(singleton)作用域,这个作用域会配合延迟加载(@Lazy)特性使用,表示此类的实例在需要时可以创建一份并且将其存储到spring的容器中(Bean池),需要的时候从池中取,以实现对象的可重用。假如一些对象应用次数非常少,可以考虑不放入池中,进而使用@Scope(“prototype”)作用域对类进行描述,让此类的对象何时需要何时创建,用完以后,当此对象不可达了,则可以直接被GC系统销毁。
对象生命周期方法
程序中的每个对象都有生命周期,对象创建,初始化,应用,销毁的这个过程称之为对象的生命周期。在对象创建以后要初始化,应用完成以后要销毁时执行的一些方法,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命周期方法。但不见得每个对象都会定义生命周期方法。在实际项目中往往一些池对象通常会定义这样的一些生命周期方法(例如连接池)。那这样的方法在spring工程中如何进行标识呢?通常要借助@PostConstruct和@PreDestroy注解对特定方法进行描述,例如:
package com.cy.pj.common.pool;
@Scope("singleton")
@Lazy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ObjectPool{//假设此对象为一个对象池
public ObjectPool(){
Systemd.out.println("ObjectPool()")
}
@PostConstruct
public void init(){
System.out.println("init()");
}
@PreDestroy
public void destory(){
System.out.println("destory()");
}
}
其中:
1)@PostConstruct 注解描述的方法为生命周期初始化方法,在对象构建以后执行.
2)@PreDestroy 注解描述的方法为生命周期销毁方法,此方法所在的对象,假如存储到了spring容器,那这个对象在从spring容器移除之前会先执行这个生命周期销毁方法(prototype作用域对象不执行此方法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