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盒测试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测试

测试组长(我):小秋啊,来了快两年了,测试还是点,点,点吗?
比卡丘:嗯…是啊…领导,我们系统测试不应该就是站在用户视角测试吗?用户就是点点点啊?
测试组长(我):呃…

解读

没错,系统测试这样的黑盒测试强调测试人员要具备用户视角,了解用户的环境和知识,像用户使用产品一样去操作产品。但这并不代表系统测试人员不可以去了解系统实现。更不能将这种一无所知或者所谓的“用户视角”作为自己躺平、拒绝成长的借口。

策略

“测试已SI”的论调喊了多年,SI的只是老旧的角色定位,一个“入得厅堂进的厨房”的测试人员,依然是如今团队期盼。独立的测试视角与过硬的测试能力为核心,并向需求、方案、实现方向拓展实现自身的价值是必然的要求。当年开发通过TDD、CI 这套东西抢测试人员的”饭碗“,现在是否该讨要回来呢?

1.深入,夯实自身测试能力:

打开更多的窗户

当你在UI界面点点点的同时,后台log日志中可能已经暗流涌动,打出各种断言、Error。这些错误信息中可能包含:模块信息、代码行数、函数名、已经相关操作…这些错误信息可能当前没有直接用户功能层面产生直接影响。但会给你的测试思路的扩展提供极大的帮助。除此之外,产品各个模块的计数器、状态打印、配置打印、诊断接口…等等各种偏实现层面,开发人员维测手段,都可以有意识的积累并善用,让很多的不可见变为可见、很多的不可测变为可测。为你自己开启测试Idea的窗户。

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工具

用户视角并不是真的让你构造弱网场景时拔网线、跑地库。又如,早年做接口健壮性测试,我们会利用报文构造工具,发送异常报文。但慢慢发现,靠测试人员的这类发散性思维去做反向测试很好,但是成本和效率不允许。所以后来才有黑盒或白合的模糊(Fuzz)测试工具。你需要用技术手段去解决用户视角、用户场景中的一些难点。

当然我们也需要避免另外一个极端,就是只会使用工具无脑跑用例的,工具小子、脚本小子。

2.拓展,为团队提供更多价值:

向缺陷预防方向拓展

例如,测试人员应主动参与需求研讨、需求澄清的相关工作。借助自己独特的视角帮忙项目区识别伪需求、不合理的需求、缺失的实例化场景,甚至是提出自己的可测试性需求。

向实现与技术方向拓展

深入了解产品技术栈、领域知识、业务逻辑。参与方案、设计、编码的相关评审和研讨活动,为开发提供宝贵意见,甚至自己参与一些TDD工作,辅助产品构建(很多开发是不懂测试设计的,这就是你的机会点)。同时也为自己系统测试或者集成测试打开思路,为什么不呢?

当你报残守旧的同时众包测试悄然兴起,你有你的用户视角,人家有他的黑眼圈…卷嘛,平均10块左右一个严重Bug,总还会有人乐此不疲。大家该怎么做?不言而喻…


版权声明:本文为jdhellfire原创文章,遵循 CC 4.0 BY-SA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jdhellfire/article/details/124456181